掌骨骨折是手部常见骨折之一,多为直接暴力引起。由于骨间肌、蚓状肌和屈指肌的牵拉,骨折端向背侧成角。依据外伤史,手背肿胀、疼痛、畸形、局部压痛等表现,结合X线片检查诊断可确诊。
掌骨解剖
综述:掌骨有5块,并列成排,按其解剖部位可分为头、颈、干和基底部。
第1掌骨短粗,第2、3掌骨长而细,且较突出,第4、5掌骨既短又细,握拳击物时,重力多落在第2、3掌骨上,故易发生骨折。掌骨骨折多发生在第一掌骨基部1cm处的骨折,多见于成年人、儿童较少见。
功能:掌骨与远排腕骨构成腕掌关节,其中以第1掌骨的腕掌关节最为重要,为拇指的关键性关节,此关节在外展拇长肌牵引下于外展伸立位,在内收拇指肌的牵引下,稳定于内收屈曲位,二肌相互拮抗使拇指“虎口”加大,在腕掌关节稳定的基础上,屈与伸拇长肌可使拇指远端发挥其最大有效功能。
骨折分类:
1.掌骨干骨折
2.掌骨颈骨折
3.掌骨头骨折
4.基底骨折
骨折近端受拇长展肌的牵拉,向桡侧背侧移位,骨折远段受拇长屈肌及拇内收肌的牵拉,向掌侧尺侧移位,骨折部呈向背侧桡侧成角畸形。
常见症状:手背肿胀、疼痛、畸形、局部压痛,有时可触及骨擦音,手指活动受限等。其中手背肿胀、疼痛、畸形、局部压痛、活动受限为典型。
治疗方式
治疗原则:解剖复位,轻便又牢固的固定,早期活动与功能锻炼。
治疗方式:掌骨骨折内固定材料较多,如克氏针、螺钉、钢板及外固定架等,其中尤以克氏针和微型钢板内固定应用最多。对于掌骨骨折而言,微型钢板内固定较克氏针固定优势明显,可优先选用。
一、克氏针
克氏针内固定应用于临床已有70多年的历史,一直是掌骨骨折最常用的内固定材料,其操作方便,经济实用,是最经典的内固定方式。作为治疗手部骨折最常用的内固定,目前仍被广泛采用。
克氏针内固定优点
①操作简便,使用非常灵活;
②软组织剥离少,对骨折端血运影响小,手术创伤小,有利于骨折愈合;
③二次取针容易;
④费用低廉,应用范围广,对大部分手部骨折(如关节内骨折、严重粉碎性骨折及末节指骨骨折)均适用。
克氏针内固定缺点
①相对钢板固定而言,稳定性较差,单枚克氏针不能控制短缩和旋转移位,通常需要2枚以上克氏针交叉固定;
②骨折端无加压作用;
③跨关节固定造成关节面破坏;
④对关节的固定和对肌腱的阻挡,使手部关节不能进行早期锻炼而影响功能恢复。
二、微型钢板
手部骨折坚强的内固定是早期功能锻炼的基础,是恢复手部良好功能的必要条件。AO内固定技术要求骨折断端按解剖结构精确复位,在功能状态下使骨折断端达到稳定,即通常所称的坚强固定,才能允许早期主动运动。AO同时还强调微创外科操作,其重点在于保护血运。
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,在强度、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和断端之间的压力均可取得满意的结果。
微型钢板内固定优点
①相比较于克氏针而言,微型钢板螺钉材料组织相容性更好,组织反应好;
②板钉固定系统的稳定和对骨折端的加压作用使骨折更接近解剖复位,固定更牢靠,有利于骨折愈合;
③微型钢板固定后一般均允许早期功能锻炼,有利于手部功能的恢复。
微型钢板内固定缺点
①微型钢板内固定需切开和剥离骨折端软组织,操作比较复杂,对软组织损伤较大,影响骨折端血运;
②微型钢板占据手指皮下有限的空间,尤其在近节指骨远段及中节指骨,伸指肌腱各束均紧密贴于指骨或关节囊表面,手术操作本身极易致其损伤,在其下放置微型钢板螺钉必然影响肌腱的滑动,长期会导致肌腱张力改变及腱磨损,从而影响伸指功能恢复;
③费用昂贵,通常需二次手术取出,增加治疗费用;
④对一些关节内骨折、严重粉碎性骨折及末节指骨骨折,微型钢板内固定并不适应等;
⑤有内置物外露、骨折延迟愈合、伸肌腱粘连等术后并发症。
三、微型螺钉
微型螺钉对于螺旋形或长斜形骨折的固定,其稳定性与钢板相似,但软组织及骨膜剥离范围较钢板固定术要小,利于保护血运,符合微创操作的理念。
四、微型外固定支架
粉碎性掌指骨骨折由于骨支架被破坏,有时手术切开也难以解剖复位或无法坚强内固定。外固定支架使粉碎性骨折在牵引的作用下可恢复并维持其长度,起到相对固定的作用。
微型外固定支架优点
①操作简单,可以调整骨折端的各种移位;
②可有效复位及固定掌指骨关节内骨折而不损伤关节面,并能牵开关节面,防止关节囊和侧副韧带挛缩;
③对粉碎性骨折无法解剖复位时,可以结合有限内固定,外固定支架可部分复位并维持力线;
④允许未固定关节早期进行患指的功能练习,避免关节僵硬和骨质疏松;
⑤可以有效地固定手部骨折,不影响对患手伤口的术后处理。
微型外固定支架缺点
①针道感染,固定针松动;
②对于邻近关节的骨折需跨关节固定,对相邻关节的活动度有一定的影响;
③医生和患者X线暴露均较多,有一定的放射线危害。
德康医疗掌骨骨折整体解决方案
微型板系列
金属骨针系列